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自1991年设立农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起,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科学技术史、生物学、水产、农业工程、畜牧学、生态学、草学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本形成了以农业和生命科学等为优势和特色的多学科博士后平台体系。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3个学科获评A类。有8个学科进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化学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2个学科进入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学校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79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到位科研经费60多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2017-2019年,连续三届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学校博士后管理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重点发展目标,结合优势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创造条件,完善机制,坚持质量优先适度规模的原则,增加师资博士后(钟山青年研究员)的招收比例,加快培养造就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人才,提升学校科研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截至2021年,学校吸引了来自86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56所海外高校的1047位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目前学校在站博士后373人,其中全职博士后217人。学校先后与22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学校博士后科研平台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扩展。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青年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2014年起我校实施了师资博士后招收计划;2020年9月钟山青年研究员计划正式执行。截至日前,学校已招收196名优秀的师资博士后,49位钟山青年研究员。
2020年-2021年上半年,学校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9项,中国博士后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55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1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2项,累计获得资助金额1137万元。2020年-2021年全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项目中,学校在站博士后获得资助62项。
在人社部组织的2020年度博士后工作五年综合评估中,我校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顺利通过,其中园艺学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评估优秀等级,同时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者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
当前,正处于国家大力推动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将进一步有效借助学校区位优势,组建一支高层次、高效率的青年科研队伍,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业基地,为学校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办公联系电话:025-84399064
电子邮箱:chenhua@nj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