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历时六个多月创作捏制完成印象老街和历时四个多月捏制完成的《镜花缘》之百花仙子戏游园,获得很多观众和读者表示喜欢和关注。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我国有上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用面粉,糯米粉为主料,调成不同的颜色。通过压,挑,滚,塑,剪,揉,抿,粘等巧妙的手法,一团团面化成青山绿树,飞禽走兽,百家人物和各类生活场景。东海孝妇,制盐人家,守候开山岛,《西游记》群相……作为市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我手里捏出的一件件面塑作品,无不讲述着温暖的港城故事。
回忆儿时的面塑的场景记忆犹新:看着姥姥捏的娃娃,桃子,小鸟和神仙怪兽,我能趴在那看一整天。六岁时,由于父母上班忙,我跟着外婆到了东北。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我很少吃到零食,而心灵手巧的外婆总是想着法子给我做吃的,把家里的白面捏成各种花样给我吃——扎着丝带的娃娃,长着五彩长尾巴的飞鸟,手里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在外婆手中平白无奇的面团,瞬间出现无穷的变化,她什么都能捏出来,捏什么像什么,我永远也忘不了外婆捏面食那种全身心投入的劲儿。而面团的神奇力量也深深吸引了我。
2000年,二十来岁的我在亲戚的推荐下,来到连云港工作,业余时间逛古玩市场时,看到有人捏面塑,我想到了小时候跟着外婆学习捏面人的经历,就想着重拾兴趣。面塑在古代是穷苦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的谋生手段。现在已经是一种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它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就这样,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面塑创作中。单个人偶,动物造型,只需要面粉和糯米粉调色制作,但大型主体面塑需要做钢丝骨架,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一套耐久性强的材料,为了让更多的人喜爱这项民间艺术,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我奔赴多个省份学习,并翻阅资料,运用传统面塑技艺结合西方人物雕像技术,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人物肖像和各类生活场景。学习中,又经过反复实验,改良了传统面塑中辅料,如蜂蜜,糖浆等配方。解决了面塑作品开裂发霉,不易长时间保存等问题,使得做出来的面塑作品更加逼真有神。最初,我把面塑拿到市场尝试销售,没想到抢购一空,后来干脆辞职在家,成立了自己的面塑工作室,专门做面塑。妻子也加入学习制作面塑中,一起创业。创作的面塑分为市场批发小单品和大型面塑作品。
我的面塑工作室位于海州区通灌路上。室内单品区成排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类卡通面塑,定制区内两个大型作品已经完工。其中“印象老街”面塑作品,复现了民主路老街百年历史,作品中展现了面人,吹糖人,老虎鞋,手工风车,草编,箍桶,葫芦画,传统风筝,捕鼠器等,还有传统小吃冰糖葫芦,连云港特色海鲜,市花玉兰等多个港城元素。还有面塑艺术作品《镜花缘——百花仙子戏游园》。作品以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为创作背景。作品运用面塑捏制技艺,造景工艺,面塑浮雕工艺,骨架制作工艺,人物塑型工艺等多种传统与创新的制作技艺相结合,立体全方位的塑造了诸多人物、花卉植物、微型建筑等,并融入了老海州地域特色非遗项目“海州辣黄酒”的元素。其中花卉植物20余种,人物十余个,梅兰竹菊松琴棋书画酒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细流弄荷御园伶人等等。作品把人们一切向往的美好景物尽相通过面塑技艺的制作手法一一展现出来。
目前,我主要集中精力做面塑,妻子则负责市场销售。现在单品销售火爆,自家单品主要是靠网络销售,销售到徐州,北京,河南,海南和新疆等城市。大的作品按照对方要求,结合当地文化,精心设计制作。目前各地都有一些面塑艺人,但作品同质化严重,多数做工粗糙。为了抓住市场,我从流行影视文化入手。市场上流行的哪些电影,近期孩子喜欢哪些动画片,新闻里讲述了哪些温暖故事,这些都可以化为手里的面塑作品,迅速推向市场。由于紧跟热点,接地气,有温度,随之带来的市场收益不菲。
市场有了,客户有了,要的产品多了,人手不够了,怎么办?带学员——周边下岗职工,有操作能力的残疾人,寒暑假闲暇的大学生,只要想学的都可以。收一点材料费,教他们卡通面人的制作技艺,即能把技艺传承下去,又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工作室订单爆仓的时候就把订单分包给他们。如今制作,批发,教学培训,我和妻子忙的不亦乐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给乡村妇女培训面塑技艺,让其能掌握一技之长,为留守儿童丰富课余生活,了解更多的非遗面塑知识,并收到邀请到师范院校帮助幼师指导幼儿面塑培训课程,给大学生做就业培训指导……凭借多年的沉淀,我毫无保留地将面塑技艺教授他人。
我熟悉港城街道小巷的砖砖瓦瓦,目睹了港城城市面貌的每一次变化。作为一个手艺人,我一直用自己的民间技艺,讲述港城故事。“制盐人家”,“印象老街”,“山海港城”,“开山岛故事”,“西游记群相”,“花果山”……一件件面塑作品都在他的指尖上诞生。港城人民的勤奋,顽强,坚韧和拼搏,就是这些作品的主题。“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创作,将港城浓厚的文化元素展示出来。将儿时的兴趣逐步变成守业的事业,也是人生的幸事”。我对自己的面塑人生充满信心。
人物名片:王晓明,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运用面塑捏制技艺、造景工艺、面塑浮雕工艺、骨架制作工艺、人物塑型工艺等多种传统与创新的制作技艺相结合,创作众多面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