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2023年度全市青年就业见习
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盐南高新区组织人事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2022年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大力促进青年就业,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部门《转发人社部等十部委关于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苏人社发〔2022〕57号)、《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配套文件的通知》(盐办字〔2022〕44号)精神,借鉴省内外市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2023年度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政府13类55件民生实事的通知》和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3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2023年全市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数为6600个,组织参加就业见习人数6600名。(具体任务分解详见附件)
二、就业见习对象、期限及岗位申请
(一)见习对象
1.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以及通过教育部相关机构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
2.毕业前6个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在校生;
3.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
(二)见习期限
见习期限一般为3-6个月,其中失业青年见习期限一般为3-12个月。见习基地如有特殊需求的可放宽至1-3个月,具体可根据见习人员特点和岗位要求合理确定。
(三)见习岗位申请
1.拟参加就业见习人员可登录省人社厅官网就业见习计划服务专区(http://jshrss.jiangsu.gov.cn/col/col85075/index.html)了解就业见习政策,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江苏智慧人社”APP、微信或支付宝搜索“江苏智慧人社”小程序,浏览查看就业见习基地公开发布的就业见习岗位需求信息。根据本人意向选择合适的就业见习岗位,双方通过双向选择达成就业见习意向。
2.《见习协议书》采取网签的方式,在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后,就业见习人员通过“江苏智慧人社”APP、微信或支付宝“江苏智慧人社”小程序进行见习人员确认后,即为有效协议。
3.各地人社部门应及时对申请参加就业见习的人员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见习。见习人员按照《见习协议书》规定的期限参加见习,已参加过就业见习的人员不得重复申请。
三、补贴政策
(一)补贴项目和标准
1.就业见习补贴。对在就业见习基地参加见习的人员,根据考勤记录,给予就业见习基地一定标准的就业见习补贴,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月最低工资标准的60%。就业见习补贴可用于见习基地支付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雇主责任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
大市区内对符合我市就业见习政策的高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按不低于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按月发放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并提供100万元保额的意外伤害人身保险,用人单位可向所在区人社部门申请最低工资标准75%的补助。
2.一次性奖励补助。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率达50%以上的见习基地,按每留用1人补贴10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基地一次性奖励补助。
大市区内见习基地每年接收毕业生见习10人及以上且满3个月的,再给予见习基地500元/人的补贴。
3.其他见习相关补助。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
(二)补贴申领
1.就业见习补贴。申领就业见习补贴的就业见习基地要对参加就业见习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雇主责任险)。参加就业见习人员当月出勤达15天及以上的,见习基地可享受当月的就业见习补贴,不满15天的,补贴不予发放。就业见习基地申领就业见习补贴应按月如实填报考勤数据、上传预支见习补贴的银行流水(预支见习补贴发放凭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情况(或雇主责任险)等材料。
2.一次性奖励补助。就业见习基地在次年2月底前通过江苏人社网办大厅上传《一次性见习补贴申领表》,申请上年一次性奖励补助。
四、其他事项
就业见习是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进行岗位实践锻炼的就业准备活动,是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实现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将青年见习计划纳入本地就业工作整体安排,积极发动镇区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青年就业见习工作。要切实加强就业见习工作的宣传引导,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供需对接,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岗见习,提升见习到岗率、留岗率,确保开发的岗位均能惠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强化宣传动员。各地要运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海报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补贴政策、就业见习对象和办理途径的宣传工作,切实提升青年对就业见习岗位认可度。要深入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积极宣传见习基地设立条件和见习补贴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单位履行社区责任,设立见习基地,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
2.规范基地运行。各地要动员就业见习基地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的见习岗位,切实增强岗位吸引力。各地要加强对就业见习岗位需求动态跟踪,对见习基地发布的不适合青年的就业见习岗位要动员基地及时进行调整。要加强对见习基地的动态管理,每年集中对超过1年未提供见习岗位、未开展见习活动的基地进行梳理并予以清退,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和就业见习成效不断提升。
3.搭建对接平台。各地要多渠道汇总发布本地区见习单位目录和见习岗位清单,组织开展就业见习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等招聘渠道持续开展不间断、高频次见习专场供需对接活动。同时,要加强对见习单位的指导服务,做好协议签订、岗前培训、待遇保障、专人带教、人员管理、权益维护等工作,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见习。要积极鼓励见习单位对见习人员留用,加强对未留用人员的就业服务,根据求职需要,加大跟踪帮扶,提供针对性服务,促进尽快实现就业。
4.落实目标责任。各地人社部门要按照省厅要求,确保任务按时序进度完成。就业见习补贴的支出渠道为省、市、县就业补助资金,超出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范围的,由各地自筹安排。各地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格规范资金使用,加大资金绩效监管评估,确保见习补贴政策应享尽享。各地见习岗位开发数、参加见习人数、享受见习补贴人数和通过见习实现就业人数等将作为见习工作重要考核指标。
各地要及时整理见习活动相关的宣传报道、图文和视频资料,适时报送至省沿海人才市场开发培训部。联系人:仇玉珠,联系电话:0515-88198704。
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2月15日